2016/10/30 14:31:32
一、对事物的见解分为两类:
1、评论性的见解
说的内容都是对的,符合常理的,但是却是不解决问题的。
2、工程学的见解
面对具体的目标,拆解为具体的行为,最终可以解决问题
二、怎样成为一个高手?
答案:刻意练习
先说练习,
1、套路
接触一个陌生的东西时候,先搜寻老司机的套路,会少走很多弯路。
2、概念
人类文化是靠概念堆出来的,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,就可以理解背后很多的知识。
把概念打磨清楚,就可以把知识掌握清楚。
学别人的套路,把整个知识拆成一个一个概念去训练。
然后,就必须大量的重复的训练,直到有深刻的印象,就是在大脑留下沟回,网都忘不掉。
就是七个字: 针对性重复练习
再说刻意,
所谓的刻意,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。
人的学习分成三个区:舒适区,恐慌区,在两者之前的区叫做学习区,又叫脱离舒适区
所以,学习的本质,是永远不舒服,因为你在做你不会做的事情。
所以,真正会读书的人,是永远要找一些对自己来说有挑战的书来看,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的。
误区——在地铁摊开书来看的就是好民族,其实看漫画也没有什么用,和打游戏也没啥区别。
对于一些简单的技能来说,确实可以通过长久的训练,最后把自己带入舒适区,形成肌肉记忆,
所有的动作就成了下意识的。但是复杂的技能,千万不能用此方法。
真正的高手,永远不让自己进入舒适区,即不让自己进入下意识的状态,时刻挑战高难度的训练。
所以,有些高考状元在事业当中,反而不太顺利,实质证明他不是一个会学习的人,
在舒适区呆久了,对新知识的强烈挑战的欲望反而没有那么强,即所谓的高分低能。
普通人想在某个特定领域成为高手,可以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,被动地被脱离舒适区,进入学习区。
那好的学习环境,特指能改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。考试就是一种,但是太稀疏了。
专业的顾问就是不断地对你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提供反馈。
贝尔实验室的人才梯度,任何年轻人问那些得过诺贝尔奖的人问题,都不能被回避。
师徒制的复兴,是未来人类学习的一个总方向。
想学习,没有舒服的事,学习的本质,就是脱离舒服。
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学习,是在进步,那就永远没有乐子,永远是在进步的路上品尝那份艰难。
互联网的出现,是对人类的学习构建了一种障碍,会慢慢摧毁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即超文本链接,给学习者来说,不断做出决策或者选择,或者被诱导地影响选择。
决策不是我们做出来的,我们都是被套路的人。
真正的高手,就是不断地把新的知识,可以把脑中的知识串联起来。
什么是知识,必须是信息形成结果,互相之间形成关联之后,在进入我们的库存的东西。
学习的过程是什么,就是把新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结果缝在一起的过程。
真正爱看书的人不藏书,而是笔记。
笔记本是把书里的那些信息,和自己记忆结构当中的结构对接出来的产物,即是一个人大脑的外挂。
对自己存的文章,一定要写心得,是为了和这个知识形成一次互动,即把这个新东西对接到我的知识结构上。
误区 —— 得到的知识服务,也可以很轻松地消耗掉,只有不断地和它互动,才可以掌握它。
人类不仅创造了工具,工具反过来也在塑造人类。
但凡出现一个工具,就会出现两个结果:
一个是工具带来的便利性;
另一个是这个工具一定把原来的人分成两大波,一波是享受便利,另一波是带着这种工具产生的新可能去探索新的事物。
而这波人是永远不得闲,永远非常辛苦。
新工具的出现,会给你省去不必要的时间,然后去创造更多的价值。
大部分人躺在那个开阔的舒适区里面享受,而总有一小部分人痛苦不堪地向非舒适区,也就是学习区进发。
认知是学习得来的,不断地练习,不断获得正确反馈,来提高你的认知。
这个世界确实分成了两种 ,一部分人幸福地在生活,越来越悠闲,越来越舒服,而一部分人,可能他的财富越来越大,影响力越来越大,
但是他付的代价也很大,所以二者之间,就只能自己选了。